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
《聽見你的聲音》
我前陣子毒煲了2013的韓劇《聽見你的聲音》。(內文含劇透)
它講述一個超能力少年,修夏。他在小時候親眼看著父親被謀殺後,便無緣無故地得到了聆聽別人內心聲音的能力。當年,女主角—惠成挺身而出,無懼殺人兇手的恐嚇,出來指證兇手,才能令罪犯繩之於法。故事發生在殺人案的11年後,殺人犯獲釋,準備向女主角報復。長大後的修夏就找到當律師的惠成,並陪在她身邊,決定保護她並幫助捉拿企圖殺害惠成的殺人犯。
它的劇情、表達手法不算老土,是一套令人愉悅的浪漫愛情劇。韓劇最吸引的莫過於型男索女和令人想入扉扉的浪漫橋段。而令我最大感受的,是它帶出來一系列的疑問:人與人的關係是否靠隱瞞和謊話來維繫?常說喜歡真心話的我們,究竟能承受多少真心話?隱瞞和謊話是否存在必然的道德問題?我認為《聽》在這些話題上作了不錯的討論。當然,這些題目都是老生常談,最後也沒有破天荒的結論。但我認為,一套劇集可提出些有價值的問題,引發人看生活的另一面,單單能夠展示出人性內的矛盾,已經不可多得。要求它帶出甚麼驚人或深遠的結論就太苛刻了。
男主角修夏因為他的超能力受了不少苦。他自父親被謀殺後便成了孤兒。雖然舅父願意收留修夏,但實質上舅父覺得他是個負累。舅父沒有宣之於口,但修夏已經讀到他內心的厭棄。而年紀小小的小修夏把讀心而來的心聲直接說出來,令舅父開始懼怕會讀心的修夏,把他看作怪物。舅父漸漸地疏離修夏,只願意提供生活費,不願意與這「怪物」相處。
我們很容易就會責怪修夏舅父的無情。事實上,要收養孩子,絕不是輕易的決定,而由頭至尾,舅父亦沒有放棄資助修夏。我實在認為不應將太多的道德責任放在舅父身上。而即使舅父覺得他是個負累,其實也沒有表達甚麼。雖然劇情沒有交待,但常理推斷,舅父沒有宣之於口或把情緒發洩在修夏身上,也是基於一種對修夏的關愛。或多或少,他的良心也在責備他,使他無法開口。而修夏的超能力即時察覺到他的心思,舅父連透過反思改變(可能是不好的)想法的空間也沒有。在完全毫無隱瞞的關係下,兩方都受到傷害。
劇中也交待修夏透過超能力知道人與人之間(表面的?)和諧關係背後一個關鍵,是隱藏了的心聲。第二男主角車律師面對殺人兇手的真相時,表達了「有些真相,是不需要被揭露的。」除此之外,劇情中用了不少的篇幅交待男女主角的關係。惠成很不希望被修夏閱讀到她的心聲,怕即使只是閃過的念頭也會傷害到修夏。真話與謊話可能沒有灰色地帶,但人與人的關係複雜得多。好像沒有絕對正確的做法,也沒有全是錯的。珍視真誠與誠實的我們,能不能承受得起真相的重量呢?我們是不是是時候放棄「關係中必須誠實」的潔癖?或許「隱瞞」也是種美德呢?
我蠻喜歡《聽》的結局。它最後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,雖然很簡單,但常被忽略:如果我們希望人與人之間完全坦誠而不影響雙方的情感與關係,請先令自己的心臟夠強大。不要因為對方一兩句不中聽的話就轉牛角尖,不要因小事就對對方「夢想幻滅」、感到失望,不要因為一兩句說話就入情緒低谷。最後,當然是大團圓結局的,男女主角也因對對方的愛和信任,克服了這個相處問題。
「你要強壯到底,再去替對方設想」《給自己的情書》
說得容易,但這實是畢生的課題。不夠信任對方、自信或信念不夠強韌很容易就會因為一兩句說話情緒崩潰。我們人生有幾多次,說了些實話,失去了些朋友;又有幾多次,聽了些實話,就沉瀝在無底洞中。好像無論經歷幾多次,也會因為同樣原因,跟不同的人離離合合的。如果心臟不夠強,才不要輕輕易易的說:我要聽真話。
小時候,我認為怎樣傷心難過也好,我要聽真說話,我要知道全部的真相。長大了,我反而沒有這種信心,既怕難過,又想知道真相,大概卡在這罅縫中。現在的我,大概傾向想活在善良的謊言中;若有些事情知道後,除了傷心,甚麼都不能改變,倒不如不知。但若知道了事情的部分,就會無法壓抑好奇心,要把真相全部揭開。所以,如過你善良地想欺騙我,就請盡力瞞到底,不要露半點蛛絲馬跡。因為,我沒有不追查的決心,也沒有不被影響的信心。修夏的超能力,逼著他練成了強心臟,我認為這種能力比讀心術更應被視為超能力。
韓劇多被認為膚淺、情節不合理、旨在鼓勵消費等。我不否認,但同時它嘗試在其中表達出很人性化的議題,哪怕只是勾起你小小的回憶,帶來反省,已經不俗了,不是嗎?
P.S. 我非常喜歡《聽》的結局,喜歡其對殺人犯心理的分析及對於「我們看待殺人犯的方式」作了個深切的反省。而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是相差多年的姐弟戀,亦有違一般的韓劇戲路。我覺得近年的韓劇愈來愈進步,愈來愈像日劇。即使是主流流行文化,也開始挑戰社會的既定文化與制度。多一點這樣的流行文化,或許真的能改變甚麼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